与世界分享家庭知识、经验和见解!
简述:APP软件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不知不觉沉迷于其中,殊不知长期下去会带来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日前,一个关于APP使用数量的微博在网络上热传。重庆女白领周莹说,一个普通工作日,她至少要用23款APP,在感受APP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很困惑,有“APP在玩我”的感觉。
记者调查发现,东莞市民中只要是有智能手机的人,基本上都会下载几款自己喜欢的APP。喜欢拍照的李女士光处理图片的APP就有20款。面对琳琅满目的APP,市民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APP方便了日常生活,节约了时间,但也有人“感觉像是被APP控制了一样”,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了。
社会学家分析认为,现在人际关系淡漠刺激了人们对APP的依赖。心理学医生认为,使用APP的习惯形成了一种轻微的强迫行为,长期沉溺在信息流中的人还会产生社交障碍,不敢与人面对面交流。建议应控制每天使用APP的时长,尽量保持在两小时以内。
公司白领:光处理图片的APP就有20个
家住东莞东城区的公司白领李小姐是一位典型的APP控,她一共有130个APP,无论在什么场合,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她拿着手机或者是ipad玩弄APP。她每天必玩的APP有个10个左右:QQ、微信、图片处理软件、报纸杂志、跑步软件、微博、游戏、学习西班牙语的软件、天气、大众点评等。
因为喜欢拍各种图片,李小姐光处理图片的APP就有20个。作为“资深的爱美人士”,李小姐还有10款关于服装搭配的APP。
除了常用的APP,李小姐还特别喜欢玩一些她自称为“装逼”的软件:“我有很多研究国外住宿、特色民居的APP,还有一些很小众的杂志的APP。”
记者发现,APP控最多的群体就是职场白领,他们绝对是APP控的“高发群体”。
学生、公务员:总有几个离不开的APP
在校大学生段文君说,她每天都用的APP有13款,其中有淘宝、团购、支付宝等。“这些我每天都要轮着看一遍,尤其是喜欢看视频和上网购物。”段文君说,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APP对她来说都不可或缺。
在东莞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林先生说,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用电脑来处理,APP对工作基本上没有帮助,所以用得比较少。“我也就是看看微博、微信以及新闻,另外自己喜欢画画和图片处理,所以会关注像Lofter这样一些对画画有帮助APP。”
记者发现,人们习惯使用的APP主要有五大类,一是社交类,如QQ、微信、微博;二是网购类,如京东、1号店;三是服务信息类,如掌上公交、百度地图;四是新闻资讯类;五是游戏类。
说起APP 有人赞方便有人嫌无聊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下载了各种功能的APP软件,但面对琳琅满目的APP,市民的看法却是各不相同,有人认为APP方便了日常生活,节约了时间,但也有人“感觉像是被APP控制了一样”,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了。有市民甚至感觉社交APP太多,忙都忙不过来。
“APP很好用呀,不仅方便了生活,还省了很多钱。”市民刘小姐说,她在一家国有银行做柜台职员,经常要加班,平时也没什么时间搜寻信息,但自从有了APP之后,她“什么都不用愁了”,吃饭、看电影等吃喝玩乐可以一条龙解决。
然而也有市民认为APP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空间挤压了。“我就不怎么喜欢用APP,每次吃饭的时候,看到同事们在玩手机,就觉得很无聊。”地产中介张先生说,他认为APP作为工具可以,但要若做什么事都依赖APP,感觉就像机器人一样被控制了。
■说法
市委党校教授王学敏:
人际关系淡漠
刺激对APP的依赖
在东莞市委党校教授王学敏看来,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APP控,是因为部分人没有理性地分析APP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就像烟瘾,大家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又觉得短期内不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就继续放纵自己,久而久之烟瘾越来越大。”
王学敏认为,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淡漠刺激了人们对机器的依赖,人们的交往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到网络上寻找情感慰藉,传图片、聊微信、发微博甚至在APP上交流各地美食,人们在APP这样的虚拟空间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也加深了对APP的依赖。
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何淑蓉:
每天使用APP
最好莫超两小时
康华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何淑蓉认为,有些人使用APP的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种轻微的强迫行为,因为对APP的过度依赖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一旦离开APP,就会产生焦虑情绪。此外,长期沉溺在信息流中的人还会产生社交障碍,不敢与人面对面交流。
对此,何淑蓉建议,工作和学习时都应该专心致志,不要让购物、美食等APP扰乱注意力。尽量下载最需要的APP,避免被冗杂的同质化APP分散精力。何淑蓉建议应控制每天使用APP的时长,尽量控制在两小时以内。
研究人员试图找到一种方法使男性可以方便地在家测试生育能力,就像怀孕测试一样. 男性朋友们很快就可以利用手机app自己在家测试精子数量和质量了. 在早期测试中,这种夹在智能手机上的小设备检测到不正常精子样本的准确率达到98%. 在超过40%的...
[孕期基础体温的变化]测体温避孕APP流行 专家:避孕不能依赖软件
篇一:备孕,用基础体温监测卵子质量 正在备孕的彭小姐用排卵试纸没测到"强阳",中队长走到弱阳时就慢慢变淡了,虽然也按时跟老公做功课,但结果可想而知是大姨妈准时报到. 其实基础体温就可以监测排卵情况啦!备孕准辣妈们赶紧学起来.其实,女人的卵子...
爱美的王女士想打美白针,就通过"医护到家"app,找了一个护士上门.没想到,这个护士上门后,甚至没有看她提供的药品信息,就直接给她配药输液了.大约输液10分钟,王女士出现了心慌.耳鸣.发冷等不适症状.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儿童医院推出手机APP挂号后,号贩子又开始用手机抢号,把几块钱的专家号倒卖到数百元.昨日西城警方通报,警方开展波次专项打击行动,打掉盘踞在儿童医院以手机APP抢号的10名号贩子. 日 前,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北京儿童医院的号贩子在倒卖医院门诊...
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而深圳将推广"互联网+疫苗接种"的新模式.23日,深圳市移动式预防接种管理应用平台"疫苗宝"在罗湖区正式上线,市民通过app"疫苗宝"就可以享受在线预约.智能提醒.科普宣教.专家答疑等疫苗接种服务,而信息化接...
电蚊香.花露水.杀虫气雾剂--你知道吗?这些夏天常用的杀虫产品实际上都是农药.今天上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推出<常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安全使用指南>.<卫生杀虫剂使用手册>系列宣传册和挂图,这也是技术管理部门第一次针对卫生杀虫剂发布安全使用指南....
很多人在看病的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当患者需要请多部门专家会诊的时候,由于专家时间比较不统一,所以需要等待1天甚至几天.未来这个现象在北京胸科医院将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日,北京胸科医院"云pacs"即"结核病影像云平台"系统正在试运行....
号贩子用来抢号的APP平台. 西城警方对儿童医院外的号贩子进行抓捕. 儿童医院推出的预约挂号手机软件,本来是为了方便家长给孩子挂号就医,但却成了号贩子的谋财利器.价值14元的专家号被号贩子转手卖到800元,有的难挂科室价格还会更高.昨天,西...
2016年09月27日讯 英国伦敦精子库推出一款俗称"订购爸爸"的应用,让有需要的女性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像挑选商品一样挑选出心仪的捐精者. 使用者可以在学名为"伦敦精子库捐献者"的这款应用中设定希望捐精者具备的条件,包括头发.眼球.皮肤颜色....
夏天是蚊虫较多的时期,也是驱蚊.防蚊产品的畅销季节,如何科学选购蚊香.电蚊香.杀虫剂? 一是要到正规的商店.超市根据需要购买. 二看包装.注意包装要完整,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书写规范.印刷清晰. 三看"三证"号."三证"号是指农药登记证号或临时...
问题1 三公里内十二家商铺共用同一个营业执照 在朝阳区定福庄西街,北青报记者搜索周边外卖餐厅时发现,在饿了么平台上,默认排序前十名中,"嘟哩卷饭"."食侠客黄焖鸡"."闻嫂大肉面"."渣肉蒸饭"和"江西瓦罐煨汤"五家餐馆,在商家简介中使用营...
在睡眠问题上,人的寿命呈u字形,睡得多.睡得少都会导致死亡率增长.据统计,死亡率最低的是一天睡眠在7个小时到7个半小时.9月7日,省医学会.省第四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省第二届睡眠障碍相关疾病新成果"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